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时间: 2021-06-13 11:54
应 - 汉语文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应(拼音:yīng,yì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本义一般认为是"应当",作助动词,读yīng。西周金文以"䧹(鹰)"为"应",战国文字加"心"分化出"应"。应又读作yìng,指由相关事物引起的回应,引申指接受、答应,又指随身相和或回答。另外也指对待、应对。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汉典网 )
应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拼音
yīng,yìng

注音字母
ㄧㄥ,ㄧㄥˋ

平水韵部
下平十蒸,去声二十五径

部首
广

总笔画数
3+4

仓颉
IFM

五笔
YID(86);OIGD(98)


四角号码
0021₉

Unicode
CJK统一汉字 U+5E94

笔顺编号
4134431

繁体字


异体字
譍、噟、ࠩ�、ऻ�、৭�、ࡄ�

造字法
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半包围-左上包围结构

字级
一级(编号:0836)

目录
1文字源流
2详细释义
3古籍解释
4字形书法
5音韵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源流
"应"与"鹰"古代曾是同一个字。"鹰",西周金文写作图1,隶定作䧹或丰。右下是"隹"(指鸟)字。右上一说是亦字的异体,在这里是声旁。应本是借用䧹字来表示答应的声音,"应"指应当、应该,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据实造字。"䧹"的古音与人们答应时所发的声音接近,犹如现代汉语中的嗯(g)字一样,也是表示答应的声音。后来䧹字的意义发展为答对、为当、为允许,因此又加上了一个"心"旁,成为从心䧹声的形声字。从心,表示内心的状态。战国文字将左上构件讹为"疒"。因为疒与广形近似的缘故,汉隶(图5-6)、楷书将"疒"写作"广"。繁体字写作图8。现代汉字简化时又依照图8字形的草书写法简化为应。

"应"是答应的应,回答是对问话的应付,所以由本义引申为"应付,对付","应付"又进一步引申出"顺应,适应"义,如"应时"是适应时势的变化,"应用"是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别人有问话,自己应该回答,因而"应"由本义又引申为"应该,应当",用此义时读yīng。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īng 动词 出声回答。 answer
《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回:"由洒家叫唤,没一个应。"

茅盾《林家铺子》五:"林先生勉强应着,脸色像是死人。"

助动词。 该当;表示理所当然。 should
《诗经·周颂·赉》:"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二章:"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共产党员所应采取的行动。"

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认为是;是。
think;hold;

be

《庄子·寓言》:"与己同则应,不舆己同则反。"

《水浒传》第九回:"不是当朝勋戚第,也应前代帝王家。"

允许;承诺(做)。 agree;promise 韩愈《祭裴太常文》:"赠必固辞,求无不应,孰云具美,而不永年。"
《红楼梦》第九六回:"说是要救宝玉的命,诸事将就,自然应的。"

应许
通"膺"。惩罚;判处。  《左传·昭公二年》:"私欲养求,不给则应。"
《晏子春秋·外篇上一》:"不给则应。"

形容词 本期的(只用于毕业生)   应届
副词 所有,全部。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

《红楼梦》第三九回:"凡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他都知道。"

表示动作、行为是立即进行的。相当于"很快""立即"。 
王充《论衡·感虚》:"或时燕王好用刑,寒气应至。"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表示推测或想象。相当于"恐怕""大概"。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名词 古国名。在今河南省鲁山东。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Yīng)姓氏用字。   应玚(汉代文学家)
yìng 动词 满足要求;接受。
accept;

receive

《尚书·康诰》:"惟弘王应保殷民。"

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随后她应观众的要求,劈线给他们看。"

应邀;应征;应聘;有求必应
回答;作出反响。 respond  应声;应对;应和;应答;一呼百应
顺应;适合。 
《庄子·马蹄》:"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唐寅《筠隐记》:"筠之为物也,其圆应规,其直应矩。"

应用;应景;应运而生;得心应手
证实;印证。  《后汉书·张奂传》:"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诏使百僚各言灾应。"
对付;处理。 deal with
《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半农《学徒苦》诗:"复令前门应主顾,后门洗缶涤壶!"

应付;应接不暇;随机应变
支付;供给。
pay;supply

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继衣食也。"

《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但军马经过,却望应些钱粮。"

感应;应验。 response
《国语·越语下》:"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

《后汉书·张奂传》:"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诏使百僚各言灾应。"

名词 古乐器名。小鼓。 
《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鼗磬柷圉。"

皮日休《九夏歌·祴夏》:"礼酒既竭,嘉宾既悦,应为之节。"

古乐器名。长六尺五寸,其中有椎,撞地以发声。  《周礼·春官·笙师》:"笙师管教吹竽、笙、埙、籥、箫、篪、籧、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
用于地名   应城;应县;应山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解释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於陵切(yīng)

当也。从心丰声。

折叠说文解字注
当也。当,田相值也,引伸为凡相对之偁。凡言语应对之字即用此。大徐言部增譍字,非也。诺下,雠下、唉下、对下譍字皆当改正。

从心,迳声。於陵切,六部。

折叠广韵
於陵切,平蒸影 ‖鹰声蒸部(yīng)

应,当也。又姓,出南顿,本自周武王后。《左传》曰:"邦晋应韩,武之穆也。"汉有应曜,隐於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曜独不至,时人语之曰:"南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八代孙劭集解《汉书》。

【校释】邦,当作"邘(yú)。《左传·僖公二十四》:"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杜预注:"四国皆武王子。"

於证切,去证影 ‖鹰声蒸部(yìng)

应,物相应也。《说文》作仮,当也。於证切。又音膺。三。

折叠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应·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3

(yīng)《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於陵切。音膺。《说文》:当也。从心丰声。徐曰:丰,鹰字也。本作仮,今作应。

又料度辞也。唐诗应须、只应皆是也。

又《周语》:其叔父实应且憎。注:犹受也。

又国名。《括地志》: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在汝州叶县。

又姓。出南顿,本周武王后。《左传·僖二十四年》:邗晋应韩武之穆也。汉有应曜,与四皓偕隐,曜独不出,八代孙应劭,集解《汉书》。

又通作膺。《书·武成》:诞膺天命。注:当也。

(yìng)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於证切。音譍。《集韵》:答也。《广韵》:物相应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

又乐名。《周礼·春官》:笙师应乐。注:应长六尺五寸,象柷有椎,连底,左右相击,以应柷也。《乐书》:应乐,犹鹰之应物,其获也小,故小鼓小舂谓之应,所以应大也。小鼙曰应鼓。《周礼·春官·小师》:击应鼓。注:鼙也。

又天子之门曰应门。《诗·大雅》:乃立应门。注:正门也。

又州名。鴈门地,唐置应州。

又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陆贾《新语》:事以类相从,声以音相应。◎按,应字,向来经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声,误。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广"从上、左包围"⺍、一",底部"广"低。"广",首笔点起笔于竖中线右侧。"⺍",第一点在田字格中心左下侧,第二点在田字格中心右侧,撇在横中线上;末笔横起笔于"广"的下侧,右端超出上部。


上一篇:安阳文字博物馆 下一篇:

本页标题:应

本页地址:http://www.69228.com/zitizhishi/614.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