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时间: 2021-06-12 16:42
素(拼音:s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产生时间可能更早 。素的本义指未经加工的细密的本色丝织品,后引申指白色,又引申指颜色不艳丽、素雅,再引申为不加修饰,还引申指本性、本质,并由此引申指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带根本性质的部分,也引申指一向、向来。素又用于饮食,和荤相对,指蔬菜、瓜果等。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第2版》 、汉典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素
部首


五笔
GXIU(86、98)

仓颉
QMVIF

郑码
CIZ

字级
一级(编号:1775)


平水韵
去声·七遇

注音字母
ㄙㄨˋ

总笔画数
6+4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四角码
5090₃

统一码
基本区 U+7D20

目录
1文字源流
2详细释义
3古籍解释
4字形书法
5音韵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源流
素,甲骨文作图1,金文作图2。字形下半部是"糸(mì)"字,像一束丝的形状,表示丝织品;上部一说像下垂的样子。质地柔软,富有光泽,拿着呈下垂状态,是丝织品的特点。其中没有染色的叫做素,表示细白光泽的丝织品,也就是白色或本色的生绢。也有人认为,"素"字上半部像织布器械。战国文字和小篆与金文基本一致,隶书发生了较大变化:笔画变得平直,上部构件写成三横一竖,字遂作"素"。

"素"是本色的丝,由此派生出"素"的第一个引申意义:白色、本色。古代的"素服"就是白色服装。"白色"的"白"本是形容词,但也兼做副词,"素"也有这一意义和用法,如《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是"白吃"的意思,诗句大意是讽刺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

白色很单纯,不鲜艳,所以"素"又有颜色单纯淡雅之义。在食品方面,蔬菜瓜果比鸡鸭鱼肉等较为简单朴素,因此把前一类菜叫"素菜"。

"素"由"本色"的意思又引申出了事物性质方面"本来的""原有的"的意思。比如"素质"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做名词性语素时,指构成某一事物的最单纯的、最根本的物质或物质单位。如"色素""叶绿素""语素"等。"素"做副词,也有"本来"的意思。"素不相识"意思是本来就互不认识。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古代指未染的生绢。

white silk

《礼记‧杂记下》:"纯以素,紃以五采。"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尺素;织素

古人用绢帛书写,故亦以为书籍或信件的代称。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敷陈坟素,坐而论道。"

《新唐书‧儒学传序》:"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原始;根本;本质。

nature

《尚书大传》卷一下:"定以六律、五声、八音、七始,著其素,蔟以为八,此八伯之事也。"

《鹖冠子‧学问》:"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

element

元素;毒素;因素;要素

指平日的行为、修养及志向、愿望。

《汉书‧梅福传》:"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

素日;平素;安之若素;我行我素

老交情;往日的情谊。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轻佻》:"光业状元及第,其人首贡一启,颇叙一宵之素。"

宋·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常法;成法。

《墨子‧备梯》:"又听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施伏。"

《汉博陵太守孔彪碑》:"无偏无党,遵王之素。"

蔬食(与"荤"相对)。

vegetables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四回:"只是我自吃素,并无妨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这点心是素的,先生用几个。"

素菜;素食

诚心,真情。后作"愫"。

《韩非子‧二柄》:"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人君不蔽矣。"

通"嗉"。禽鸟喉下盛食物的囊。

《史记‧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

(Sù)姓氏用字。

形容词

白色;本色。

white

《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管子‧水地》:"素也者,五色之质也。"

素服;素绢;红装素裹

质朴;不加装饰。

simple;plain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淮南子‧本经训》:"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

素淡;素雅;素净

本来的;原有的。

proper

素质;素性;素材

动词

通"塑"。塑造。

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我国家以神之灵,素神之形。"

副词

表示历来如此,相当于"向来"。

at all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三》:"我对于行政方面,素不留心,治校恐非所长。"

素不相识

相当于"空""白白地"。

void

《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预先。

in advance

《国语‧吴语》:"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解释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三上】【素部】桑故切(sù)

白致缯也。从糸、¹,取其泽也。凡素之属皆从素。

折叠说文解字注
白致缯也。缯之白而细者也。致者,今之致字。汉人作注不作致,近人改为致,又於糸部增致篆,皆非也。郑注《杂记》曰:"素,生帛也。"然则生帛曰素,对湅缯曰练而言。以其色白也,故为凡白之偁。以白受采也,。故凡物之质曰素,如㱿下"一曰素也"是也。以质未有文也,故曰素食,曰素王。《伐檀》毛传曰:"素,空也。"

从糸¹,取其泽也。泽者,光润也。毛润则易下¹,故从糸¹会意。桑故切,五部。

折叠广韵
桑故切,去暮心 ‖ 素声鱼部(sù)

素,《列子》曰:"太素者,质之始也。"又空也,故也,帛也。《说文》作惃,白致缯也。又虏复姓,二氏。《后赵录》有宜阳公素和明。又《后魏书》云:"素黎氏后改为黎氏。"

折叠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素 ·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

《广韵》桑故切。《集韵》《韵会》《正韵》苏故切,并音诉。《说文》:作惃,白致缯也。从糸¹,取其泽也。《九经字㨾》:隶省作素。《小尔雅》:缟之麤者曰素。《释名》:素,朴素也。已织则供用,不复加巧饰也。《急就篇》注:素谓缉之精白者。《礼·杂记》:纯以素。注:素,生帛也。

又《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处履之始而用质素。

又《诗·齐风》:充耳以素乎而。传:素,象瑱。

又《诗·魏风》:不素餐兮。传:素,空也。

又《礼·檀弓》:有哀素之心也。注:凡物无饰曰素。又《礼器》:或素或青。注:素,尚白。

又《左传·僖二十八年》:其众素饱。疏:素训为直。

又《楚语》:夫谋必素。注:素,犹豫也。

又《博雅》:素,本也。

又姓。《姓氏急就篇》:后魏并州刺史素延。

又《礼·中庸》:素隐行怪。注:素读为傃,犹乡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

又与傃通。《战国策》:竭智能,示情素。注:素、傃通,诚也。

又与嗉通。《史记·天官书》:张素为㕑,主觞客。注:索隐曰:素,嗉也。

又《韵补》叶孙租切。《古诗》: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馀。○按,《说文》:惃自为部,今并入。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小"第二笔楷体是点。

【写法】"龶"宽、扁,"糸"窄、长。"龶",居上居中;竖在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侧。"系",主体居下半格;"幺"略窄;首个㇜(撇折)起笔竖中线,折点在横中线下侧;亅(竖钩)在竖中线。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集成
折叠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s

o

王力系统



s

a

董同龢系统



s

ɑɡ

周法高系统



s



李方桂系统



s

agh

西汉



东汉







o





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鱼虞模

o

北魏后期北齐

鱼虞模

o

齐梁陈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s

uo

拟音/王力系统

s

u

拟音/董同龢系统

s

uo

拟音/周法高系统

s

uo

拟音/李方桂系统

s

uo

拟音/陈新雄系统

s

u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折叠韵书集成
韵书名称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十一暮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桑故切

suo

集韵





去声

十一莫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苏故切

so

礼部韵略

去声



苏故切

增韵

去声



苏故切

中原音韵



去声

鱼模



合口呼

全清

su

中州音韵

去声

鱼模

桑故切

洪武正韵



去声

五暮





全清

苏故切

su

分韵撮要



阴去

第十二孤古故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上一篇: 下一篇:字体设计定位与通用字形

本页标题:素

本页地址:http://www.69228.com/zitizhishi/611.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