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狂草

时间: 2021-03-07 16:27
狂草,归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根底大将点画绵绵书写,构成“一笔书”,在规则上与今草一脉相承。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 [1]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说,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描述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会,才干赏识和了解。

中文名 狂草 所属学科 艺术 所属领域 书法 应用领域 术语

目录

1 词语概念

▪ 基本信息

▪ 引用解说

2 由来

3 狂草名家

▪ 张旭

▪ 怀素

▪ 林散之

▪ 李志敏

▪ 于右任

▪ 黄东雷

▪ 罗树人

▪ 高占全

词语概念编辑

基本信息

词目:狂草

拼音:kuáng cǎo

注音:ㄎㄨㄤˊ ㄘㄠˇ

英文:highly cursive scrip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2]

引用解说

李志敏狂草著作1.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绵绵缭绕,字形改变繁复。相传创自 汉张芝 ,至 唐张旭 、 怀素 始有流传。 清冯班《钝吟书要》:“虽狂如 旭 素 ,咸臻神妙。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时间细也。” 清高士奇《<藏真自序帖>跋》:“ 唐 怀素 书,奇纵改变,超迈前古。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2.随意马虎。巴金《家》二五:“从 倩如 的狂草的笔迹看来,可以知道她是多么愤慨。” [2]

3.狂草是在今草的根底大将点画绵绵书写,构成“一笔书”,在规则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草圣”。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创始者李志敏评价:“张旭由‘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中悟得古怪之态,又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低昂回翔之状。他正是以造化为师,墨池功深,才成为狂草大师。” [3]

由来编辑

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特别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热情,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遭到某种心情。这其实正是一种体现主义艺术的特点,狂草发生于唐代,其时的绘画基本上归于写意重彩的体现形式,范山模水,描眉涂目,都须凭藉理性在较长时间里才干完成的。即便如吴道子那种带有体现主义成分的画法,也终归要遭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可以完全放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书法中出现了狂草,则可以借用来比较充分地体现情感或心情。这恐怕是体现主义书法发生的主要缘由。


张旭,字伯高,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今吾长史,故世人又称张长史。张旭


平生嗜酒,性情放达不羁,往往酒醉后一边呼叫一边狂走,乘兴而挥毫。画史上记载,他曾经用头发濡墨书写大字,其时人们叫他“张颠”。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以为可将其概括为三个特点。其一为“狂”,写起来趁热打铁,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无惜对错”。其二为“古怪”、“变态”。如“游云千万朵”,变化多端,下笔结体,都不易捉摸。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悦”、“可媚”,抛弃妍美、柔弱的病态,而发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观者对字,若‘逼白之锋芒’,感到‘肃然巍峨’”。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则,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著作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年少便落发当了和尚。他比张旭晚二十多年,曾受


张旭和颜真卿的影响,年少学书,非常吃苦。“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便是由他所得。他的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其时的诗人李白、钱起等都有赞美他书法的诗篇。韩偓在一首诗中写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把他的字与张旭字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笔画偏肥而前者偏瘦,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有“奔蛇走虺势入座”、“寒猿饮水撼枯藤”的诗句,以“奔蛇”和’枯藤”作比,甚为恰当。

怀素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往来。好饮酒,每当饮酒鼓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评论》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顺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宗明义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非常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润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栽培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所以想了个办法,爽性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冬风冻得他手肤皲裂,他还是在所不顾,持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便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张旭和怀素今后,历代都有草书我们出现,如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谓、王铎,清代傅山,现代林散之、毛泽东、李志敏、于右任等。每一书家在承继前人的一起,又融进了自己的特性。如果说在今世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潇洒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纵观20世纪书坛,以草书名世者,莫过于右任、毛润之、林散之、李志敏等人。但于右任和林散之的草书均属小草领域,并未进入狂草境地。毛体草书虽有狂草气势,却夹杂了较多的行楷书结体,并非纯粹的狂草。而李志敏则走“纯草”道路,创始引碑入草共同书风,添补百年狂草史空白。即便他在法令教育中使用的钢笔讲义都由草字撰写,其致友人的小字草书信札也处处显示大字狂草格局。 [4]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始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潇洒天成。 [5]  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6]  与季羡林、金克木并称“北大三支笔”的老一辈书法家陈玉龙说:今世书家如沙孟海、林散之、李志敏等人的著作,飘然出尘,云海滃郁,都非常朦胧,让人浮想连联翩。 [7]


李志敏先生(1925—1994)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法学泰斗。早年肄业武昌艺专,后常年授业北京大


学。通晓英、法、德、俄四国外语,又有深沉的国学根基,工诗文,擅绘画,篆隶楷行草皆能,尤精魏碑和狂草,其狂草添补了20世纪中国狂草史空白。一起,书法理论研究奉献颇巨,著有三春堂《书论》和《草论》。 [8]  李志敏的思想里有着明确的取舍准则和激烈的求变思路,即集中将碑的最本质笔法和雄强之面貌,从根本上植入草书特别是狂草实践之中,一起,他又勇于决断放弃一些固有的技法准则和要求,结字高古,取法汉魏,用笔大胆,点画简省,结体奇特险峻,使他的草书书风兼具“放逐姿纵”和“苍茫雄壮”的神韵。 [9]  在20世纪书坛,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是具有代表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的书法我们。与其他书家相比,他创始的引碑入草的新路添补了20世纪狂草史空白,而且因其通晓英、法、德、俄四国语言,推动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传达。 [10]


于右任先生1879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是辛亥革命前驱、国民党元老、书法我们。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 创立了“标准草书”。 [11]  而今世书法我们、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推重于右任“雄强深沉”的草书,可谓今世巨头,但他不赞成于先生搞标准草书。依他之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开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齐截。品读古今著作,也“最忌偏于一好而排斥众美”。 [12]

黄东雷


今世书法家黄东雷的狂草书法是一种伴随着时代思潮的解放而获得实质性打破和开展的艺术。

罗树人

“草仙”罗树人,原名罗振荣,1970年生于广东阳江,1991年结业于暨南大学金融系。与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


一,国画大师,“梅花大王”关山月先生为同乡。阳江人流行两句话“一花一草一国际,拈花惹草两大师”,拈花大师为有“梅花大王”之称的关山月,“惹草”大师则正是“草仙”罗树人。


高占全狂草书法形意同源,一挥而就,得意得气,浑然天成,其字中风生水起。在笔力、布局、规则、 虚实、平衡、对立、对称、特性、行气、正邪、开合、动态、浓淡、大小、线条上构成共同的艺术书法风格。落收笔之微妙,收放开之狂草悟道。
上一篇:梅花篆字 下一篇: 圆体字

本页标题:狂草

本页地址:http://www.69228.com/zitizhishi/271.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