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楷书

时间: 2021-03-04 16:16
楷书,字体名,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步演化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说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榜样”。这种汉字字体规矩,便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书中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抄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1-2]

中文名 楷书 外文名 Regular scripts 别    名 楷体、正楷、正书、真书 类    别 我国文字的字体 前    体 隶书 取名原因 书法之榜样

目录

1 根本信息

▪ 书体风格

▪ 书体年代

2 演化进程

▪ 初期

▪ 魏

▪ 唐

▪ 宋元

▪ 清代

3 字体分类

▪ 小楷

▪ 大楷

4 四大楷体

5 学习办法

▪ 楷书临习规则

▪ 钢笔书法

6 印刷字体

7 电脑字体

根本信息修改

楷书

楷书(8张)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建的隶书逐步演化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说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榜样。”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发生,紧扣汉隶的规则法度,而寻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开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步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色在于规则规整,是字体中的榜样,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3]

楷书有榜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替代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发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发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曾经一切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含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统一我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根底,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标准统一的,这是我国书法史上开始的标准化书体。

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呈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根底上发生的。隶书的发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办法和审美趋向,然后为楷书书法艺术的发生奠定了根底,并进而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开展和昌盛开辟宽广的六合。而引碑入草创始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以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对其时的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但未必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开展。 [4]

尤中会楷书

尤中会楷书

于是在秦汉年间千姿百态的书法园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书(其时称为隶书,即辅佐小篆,书写更快捷)书法艺术。遵从其规则,将我国楷书的开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开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昌盛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这儿的楷书实际上是指王次仲所创的八分书,而不是现代所谓的楷书。另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笔挺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书体风格

书体

结构

取势

运笔

起笔

收笔

折笔

篆书体



右上

没改变

藏锋

回锋

不断

隶书体



右上

有改变

藏锋

回锋

中止

楷书体



右上

有改变

改变

改变

中止

行书体



改变

有改变

改变

改变

不断

草书体



改变

有改变

改变

改变

不断

书体年代

书体

著作

作者

年代

篆书体

泰山刻石

李斯

嬴秦 公元前219年

隶书体

褒斜道石刻

佚名

东汉 公元63年

楷书体

宣示表

钟繇

三国 公元151年—230年

行书体

兰亭序

王羲之

东晋 公元303年—361年

草书体

草书状

索靖

西晋 公元239年—303年

演化进程修改

历代楷书代表作

历代楷书代表作(3张)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步演化而来的,按照时期区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能够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老练,但正由于这种不老练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今后逐步老练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我们“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到了唐末,楷书已开展到了高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步走下坡路了。可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姿创始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构成了“赵体”,也便是四我们中的“赵”,可是“赵体”严厉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则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下手,这也被公以为学书之正路。下面我将这三体从多个角度作一对比,有的角度还参阅了魏碑和赵体,为的是能够全面的知道楷书个别。以上要点对比了“颜柳欧”三体的风格与特色,这儿面既有年代的影响,又有个人的因素,如欧体构成于初唐,受魏碑的影响较大;颜体受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点的影响,又较丰腴;而柳体由于柳公权为人正直,“人正则字正”。 [5]

初期

初期“楷书”,仍残留很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色,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今后,南北割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便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信札。南北朝,由于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烈,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竭力推重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着重魏碑的优点。



楷书

楷书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势,真所谓空前。书体老练,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著作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楷书

楷书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然根据多年试验研讨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合适。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合作中楷的描摹范本。兹分别简介如后: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根底,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其实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色,用笔刚毅峻拔,笔画方润规整,结体开朗爽健。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孔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十分豪放,却能奇妙地调和着静寂的风格,创始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严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便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短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样讲呢?由于我们一般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能够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懈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由于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竭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天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冒犯的缺点。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态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规整;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着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着笔时则不用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制。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天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精神焕发。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曾经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显着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无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操练。定能打下坚实根底,裨益终身,受用不尽。

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其中一般包含了魏时钟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还有元赵孟頫、明王宠、祝允明等小楷著作的墨迹影印本也是十分好的范本。

钟繇书法,具古朴风格,惟传世著作《宣示表》、《荐季直表》,无一的确者,多为后人传模或临作。赏识好的摹拓本,能够想像其古雅书风。

宋元

如果说汉魏是楷书的初始阶段,唐是楷书的老练阶段,那么宋元便是楷书的延伸阶段。唐代楷书法度威严、结构严谨,到了宋元时期书法家们开始寻求著作的美感,有的娟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

清代

清代的楷书以邵瑛所著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为代表,它是在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根底上体系、全面地研讨剖析了汉字结构组合规则,归纳总结出九十二种汉字结体书写的办法,并各有典型例字。《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是一本较为完好、实用的法帖,更对后世书者影响巨大,不仅适于初学书者临习,也可供书法爱好者参阅赏识。九十二法对初学者了解间架结构有指导意义,是初学者的启蒙导师。《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成书100年后,被出名书法家黄自元描摹并推行。在清末及民国初年到达了家喻户晓、人手一册、学书之人案头必备的程度,直至现代仍有广泛的影响力。 [3]

字体分类修改

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抽象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呈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出色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尽心钻研,使之到达了一无是处的境地,亦奠立了我国小楷书法美丽的赏识标准。

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堆集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根本操练。把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精确精到,结构疏密妥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则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势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四大楷体修改

楷体书法最为出名的四我们是:

唐欧阳询(欧体) [6]

唐颜真卿(颜体) [6]

唐柳公权(柳体) [6]

元赵孟頫(赵体) [6]

欧阳询——欧体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颜真卿——颜体

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改造精神的大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身世名门,是出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向以义烈出名于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后受命招安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李所杀。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精神抖擞;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会个中滋味。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反此一准则。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魂构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积淀成中华民族书魂的重要部分。《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灌溉其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

柳公权——柳体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即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消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盈,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今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竭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榜样。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初级官吏,后来偶尔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机遇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节气又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由于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威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阅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比较,仍略有高低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严密交叉,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淳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总共臣事七位皇帝,最终以太子太保之职致仕 [7]  ,865年(咸通六年),柳公权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8]

他的传世书迹许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以为楷书金刚经,具有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出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赵孟頫——赵体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全国"。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汲取别人的利益分不开的。

欧阳询《九成宫》

欧阳询《九成宫》

柳公权《神策军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9]

颜真卿《告身书》

颜真卿《告身书》 [10]

柳公权小楷《原道碑》

柳公权小楷《原道碑》

学习办法修改

中楷比较合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陈槱《负暄野录》)

楷书临习规则

尤中会楷书

尤中会楷书

规则是书法艺术方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部分的构图美,规则是全体构图美。赵体楷书的规则,能够从两个方面研讨和把握起规则。

其一,规整一律。楷书规则的全体感,首要是规整,字的摆放方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严肃的视觉作用,这种方式最合适严厉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发生部分参差改变,使规整一律而不板滞拘束的楷书不会呈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色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故意安置,在多样性、改变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联系。给人的感触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要感染人的是其全体作用,而全体是由无数个部分构成。因此,在安置规则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改变,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规划,并且要坚持不懈地通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规则处理,表现出一种好像没有规划的规划美,到达书法艺术的较高境地。

楷书规则并不复杂,其主要方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规则安置,字距与行距大多根本持平,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依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这种办法,但竖写是依然以从右至左为佳。书写留意

清代书法家宋曹《书法约言·论楷书》曰:“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见以法,天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使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端天然,乃为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又须骨涵于中,筋不外露。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藏锋,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如作大楷,结构贵密,不然獭散无神,若太密恐涉于俗。作小楷易于短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易于短促者,病在把笔苦紧,于运腕不灵,则左右牵掣;把笔要在虚掌悬起,而转动自活。若不空其手心而意在笔后,徒得其点画耳,非书也。

总之,习熟不拘成法,天然妙生。有唐以书法取人,故专务严整,极意欧、颜。欧、颜诸家,适宜朝庙浩救。若论其常,当法锤、王及虞书《东方画赞》、《乐毅论》、《曹娥碑》、《洛神赋》、《破邪论序》为则,他不用取也。”

按语:论述精到,实当可取。 [11]

钢笔书法

楷书是汉字 [12]  的主要书体。楷,是榜样,便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办法。不同的用笔办法发生不同的形状、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办法去表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改变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留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呈现软弱无力、生硬呆板等缺点。因此,必须通过严厉训练才干把握用笔办法。

笔画清楚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整齐标准,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可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照应联系,使笔画到达:既起收有序、笔笔清楚、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通天然,十分美观!

结构方整

钢笔楷 [13]  书在结构上着重笔画和部首均衡散布、重心平稳、份额恰当、字形规矩、符合标准。字与字摆放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规整。虽然也有形状上的参差改变,但从总体上看仍是规整整齐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根底,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体系的楷书操练,才干了解汉字 [12]  行书笔画和结构的特色和要求,才干把握汉字的组合规则,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根底,然后练就一手符合法度、流通天然的行书和草书。

操练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操练笔画,主要处理用笔办法问题,意图是生产合格的“零件”;操练结构,主要是处理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办法问题,意图是学会结构办法,把握结构规则,然后到达将字写规矩、规整、美观的要求。

印刷字体修改

印刷用的楷体是从楷书开展而成。创造雕版印刷术时,担任书写和刻制雕版的人便是其时擅写楷书的佛经“写经生”,楷书因此成为雕刻印刷最早期参照的字体。 [14]

电脑字体修改

标楷体(DFKai-SB (Windows)/BiauKai (Mac OS)

华文楷体(KAIU.TTF)(随微软Office软件发布)

AR PL 中楷(AR PL UKai)(自由字体,多个Linux发行版默许附带)

Kai(Mac OS简体中文字体)
上一篇:行书 下一篇:独体字

本页标题:楷书

本页地址:http://www.69228.com/zitizhishi/262.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